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孕期和哺乳期用药注意+常见药物安全列表_影响_药物_胎儿

母婴育儿 2024-05-21 浏览(429) 评论(0)
- N +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如果妈妈生病了,不要硬扛,也不要擅自使用“药”(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不仅要注意正规药品,也要注意打着“纯天然”“无害”“调理”旗号的无证据的中草药和保健品)。您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从而确保您的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第1部分妊娠期用药

一些重要信息可用作参考:

1.在考虑孕期用药安全性时,首先考虑怀孕时间。在怀孕的不同阶段服用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是不同的。

孕早期(孕14周之前)是胎儿结构和器官分化的重要阶段,药物的影响主要是流产或畸形。

受精后1-2周内(末次月经第14-28天),受精卵分裂着床。在这个阶段,药物的影响通常是“完全”或“没有”。简单来说,要么自然流产,要么没有影响。

受孕后3-8周内(末次月经第29-70天),是大多数胎儿器官分化、发育和形成的阶段,最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可引起严重的畸形。

受孕后10-14周(末次月经的第71-98天),一些结构和器官(如上颚和生殖器)仍在发育,仍会受到药物的影响,有些药物会造成一些畸形。

妊娠中晚期(孕14周以后)胎儿神经系统仍在持续发育,药物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出生后功能障碍或适应不良。

孕中期和孕晚期用药的安全性普遍提高,但由于神经系统在整个孕期不断分化和发育,因此应注意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例如,酒精对胎儿神经系统的危害贯穿整个妊娠阶段。

2.在评价孕期药物的使用安全性时,还应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

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循环系统引起致畸,能否通过胎盘屏障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药物的相对分子量和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等。临床用药首选难以透过胎盘屏障的药物,分子量相对较大(500道尔顿以上)或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的药物难以透过胎盘屏障。

展开全文

即使药物不能通过胎盘屏障,仍可能间接影响胎儿,如收缩胎盘血管、增加子宫张力和改变其他生理状况。因此,临床使用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必要时调整剂量,避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孕妇孕期用药参考原则;

1、不能使用药物,药物必须有明确的医学指征;

2、孕早期尽量不用药,且病情可推迟到孕中期、孕晚期;

3.可以用老药代替新药,选择疗效肯定、研究充分的药物;

4、可单方使用,不可复方使用,绝不可与一种药物联合使用;

5.最小剂量和最短疗程,雾化和外用为优先给药途径》;口服》输液。

第2部分哺乳期用药

一些重要信息可用作参考:

1.在考虑哺乳期用药的安全性时,对婴儿的健康和成熟度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宝宝是否早产、健康和当前年龄。只盯着药而不看宝宝是一个很大的疏忽。

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差,最容易发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也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反应。

在添加辅食之前,宝宝对母乳的依赖程度较高,受母亲用药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清除药物的能力逐渐加强,对母乳的依赖逐渐减少,妈妈用药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仅婴儿可被视为影响哺乳期用药的风险因素:

高危、早产儿、新生儿和肝肾功能不全的婴儿;

中风险,6个月以下婴儿;

低风险,6个月以上的婴儿。

风险越低,受母亲用药的影响越小。

2.在评估哺乳期用药安全性时,我们还应考虑药物是否影响哺乳量、药物进入母乳的量以及婴儿摄入母乳的量。

进入母乳的药物量受给药途径、药物分子量、蛋白结合率、脂溶性、pH值等影响。局部雾化或外用时,分子量越高(1000道尔顿以上),蛋白质结合率越高(90%以上),脂溶性越低,药物碱性越强,进入母乳的量越少。

婴儿摄入母乳的量与母乳中的药物浓度和婴儿摄入母乳的量有关。世卫组织制定的相对婴儿剂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RID定义为婴儿从母乳中摄取的有效药物剂量与母亲摄取的药物剂量之比。使摆脱

此外,选择不影响乳汁分泌量的药物,避免乳汁分泌量减少,导致婴儿摄入不足。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药物,还需要选择达峰时间短的药物(Tmax是指给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可以先母乳喂养再服药,适当拉开母乳喂养的间隔,尽量避开血药浓度高峰。

对于一些需要多次服用的药物,药物的半衰期(T1/2)应较短(T1/2是指药物从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也是药物最高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选择最短的疗程,可以降低药物蓄积的风险。

哺乳期母亲用药参考原则;

1、不能使用药物,药物必须有明确的医学指征;

2、出生时尽量不使用药物,且病情可推迟至6月零时;

3.选择不影响产奶量且婴儿剂量相对较小(RID)的药物;

4.如果药物选择的达峰时间(Tmax)较短,则先母乳喂养再用药,以避开血药高峰;

5.药物半衰期(T1/2)短,最短的疗程降低了药物蓄积的风险;

6、可单方面无复方使用,绝不可与一种药物联用;

7.选择最小剂量,用药途径为先雾化,外用》口服》输液。

第3部分妊娠期和哺乳期常见药物安全性列表

目前我们了解药物对妊娠和哺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动物对照实验和临床回顾性总结。我们很难对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药物进行前瞻性研究,因为这涉及到重要的伦理原则。当然,即使有大量的人群调查数据,也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和易感性。

自2015年新的PLLR(妊娠和哺乳标签规则)规定以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一直在监督处方药标签中逐步取消“妊娠/哺乳风险分类”,并以更科学的描述性语言取而代之。

“妊娠/哺乳期风险分级”虽然通俗易懂,但过于笼统,仅作为科普使用。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需要医生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指导其使用。

【孕期用药风险等级】根据药物对胚胎生殖和发育的不良影响以及对母体的益处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药物本身的毒性越大)。

A级,最安全:在对孕妇的对照研究中,没有发现对胎儿有害的迹象,或对胎儿的影响很小。这类药物只能适量使用,不能过量。比如,适量补充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D、维生素E等。

B级,相对安全:在动物生殖研究中,未发现药物致畸或胚胎死亡,但对孕妇的对照研究不足。这种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医生确认,并不是必须使用。例如,某些青霉素、某些头孢菌素、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阿奇霉素、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胰岛素等。由于数据主要来源于动物实验,且动物与人之间存在物种差异,即动物实验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在人体内的实际代谢过程,因此乙类药物仍需谨慎解读。

C级,中度安全性:在动物生殖研究中发现药物可能导致致畸或胚胎死亡,但尚无对孕妇的对照研究。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排除这类药物对孕妇和胎儿的危害。一定要充分权衡利弊(孕妇使用的好处大于胎儿的坏处)再谨慎使用,一般不要使用!如喹诺酮类、金刚烷胺、右美沙芬等。

D级,可能危险:临床调查或实验研究明确证明对孕妇和胎儿有害,除非孕妇处于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并且其他更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并且只有在考虑使用该药物的绝对效果后才能使用。如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等。

x级,禁忌症:临床调查和实验研究明确证明对孕妇和胎儿有危害,其危害程度超过用药效果。这种药物绝对禁止孕妇服用。

【哺乳期用药风险等级】为L级,英文中L为哺乳期的初始资本。

L1等级,最安全:在对哺乳期妇女使用的药物的大量对照研究中,没有发现婴儿的副作用明显增加,即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可能很小。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氨苄西林、头孢克洛、氯雷他定、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L2级,相对安全:在有限的母乳喂养妇女服用药物的对照研究中,婴儿的副作用没有明显增加,或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对婴儿有害。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西替利嗪等。

L3级,中度安全性:没有关于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对照研究数据,或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轻微的非致命副作用。也就是说,这类药物对婴儿的危害可能是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权衡利弊(母亲使用的好处大于婴儿的坏处)后再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必要时应暂停母乳喂养。比如一些四环素类抗生素、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茶碱、两性霉素B等。请注意,没有公布研究数据的新药可能会自动分类到这一水平,因此L3药物仍需仔细解读。

L4级,可能危险:有明确证据表明哺乳期妇女使用的药物会对婴儿造成伤害,除非哺乳期母亲处于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并且其他更安全的药物不能使用或无效,并且只有在考虑使用该药物的绝对效果后才能使用。服药期间应暂停母乳喂养。如利巴韦林、可待因、枸橼酸氯米芬等。

L5级,危害:经证实哺乳期妇女使用的药物对婴儿有明显危害或明显危害的风险较高。此类药物禁用于哺乳期妇女。

标签: